4月3日上午,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E125会议室召开《天工开物——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史》课程集体备课会。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灵教授主持,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参会。会议聚焦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总结与教学实践优化,旨在深化课程内涵,提升教学质量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夯实基础。

《天工开物——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史》是湖南工程学院重点打造的通识示范课程。课程以唯物史观为引领,系统梳理中华十大产业的历史脉络,深度挖掘古代手工业、纺织工程、机械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文明价值,通过“以物语人”的教学理念,引导学生理解“天工开物”的哲学意蕴与工程师精神的时代内涵。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运用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、产业调研等多元化教学方法,并融入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,生动展现工业文明与技术进步的社会效应。
备课会上,刘灵教授详细介绍了课程建设进展。教学团队已顺利完成课程章节设计、教学案例汇总等基础工作,并邀请校外专家参与课程评审与指导。团队成员钟周丽嫄、刘娴、冯小倍分别就“纺织工业文明史”“电气工程的文化史”等专题进行试讲展示,通过跨学科视角解析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与工程师精神的核心价值。会议还围绕教师反馈意见展开研讨,提出优化教学内容、强化育人实效等改进措施,确保课程既具学术深度,又贴近学生需求。
此次备课会的召开,标志着《天工开物——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史》课程建设迈入新阶段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本课程为示范,探索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,培养兼具历史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,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(审核:刘灵 李叶妮 赵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