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7日下午,卓越大讲堂系列讲座之“从土司遗产中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E125会议室举行。讲座由吉首大学教授、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、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首届民族研究特邀专家成臻铭主讲。学院相关负责人、学科团队骨干、青年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,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灵主持。
成臻铭以“从土司遗产中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题从四个方面开展讲授。第一,土司遗产及其分类。从中国传统哲学五大范畴体系中“本体论”的“体用”范畴来看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土司遗产相结合,同样关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“体”,土司遗产是“用”。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,用好土司遗产,发掘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将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第二,土司遗产的发现途径。土司是特定时空的世袭贵族群体,其遗产也有特定的时空。土司现象及土司问题前后历时共八百年,对当今我国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。第三,土司遗产与土司文化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。在土司遗产与土司文化之间,二者存在必然联系。只要有土司,就有土司文化,就有土司遗产。土司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可表现为:一是土司文化的逻辑分层;二是学科上的“中华民族共同体学”;三是治国理政纬度的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。第四,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掘。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,是中国式现代化、中国式社会主义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。
提问互动环节,各位老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相关问题向专家请教,成臻铭教授针对大家的问题做了耐心专业地解答。
(审核:刘灵 李叶妮 赵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