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logo
学科建设

学科建设

科研教研 学术活动

刘灵在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发表理论文章

作者:李叶妮   发布时间:2024年07月13日 16:56     

近日,副院长刘灵在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栏(2024年7月11日)发表文章《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〉中的“需要”》。

文章指出,晚年马克思在《哥达纲领批判》中,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出论述:“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,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,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,——只有在那个时候,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,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:各尽所能,按需分配!”据此,“按需分配”成为我们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项根本性特征与标志性原则。但从字面上来说,“按需分配”往往容易被机械化或物化地理解,即这里的“需要”仅仅被视为人的自然需要(或动物性需要),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。似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,人只需要单向度地获取殷实的物质财富,就可以随心所“欲”,彻底实现自由。显然,这一维度的理解,只诉求于经验直观与形式理解,无法把握马克思“需要”叙事的本质内涵,进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片面的理解。对于何为“人的需要”,我们有必要回到马克思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这一经典文献中,勘察马克思对“需要”的主体性论述,全面把握马克思对需要概念的叙事逻辑,复现马克思“需要”概念的社会关系维度或“人性”维度,以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,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。

(审核:邓学源 刘灵 赵红)

 

上一篇:黄杜、刘灵在《思想政治课教学》发表合作文章    下一篇:杨柳君在《湖南日报》“理论·智库”发表文章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 © 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-2026 all Rights Reserved 

湘ICP备14008333号-1